赵少峰 李友怡: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机制化合作迈上新台阶
5月28日至29日,第三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在福建厦门举行,11个同中国建交的太平洋岛国外长或代表,以及太平洋岛国论坛副秘书长与会。与会各方达成了广泛共识,共同发表了《第三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联合声明》,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 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晤机制始于2021年,是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具有建设性的对话沟通机制。2014年和2018年,习近平主席同建交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举行了两次集体会晤。在此引领之下,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中国—太平洋岛国政党对话会、中国—太平洋岛国执法能力与警务合作部级对话等系列对话机制建立起来。此次外长会首次以线下形式在中国召开,标志着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迈向制度化、机制化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合作驱动机制构建 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机制化建设源于日益紧密的经贸合作,经贸合作是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的重要内容。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经贸合作,促进了岛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就业,带动了岛国经济的多元化,增强了其应对全球经济变化能力。 近年来,中国积极为岛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帮助,促进了岛屿内部、岛屿之间的互联互通。自2018年以来,中国在汤加开展了国家道路改造项目,在萨摩亚首都机场、巴布亚新几内亚阿罗帕机场等参与了重要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帮助斐济援建桥梁,承建了斐济瑙索里机场跑道升级工程,援助所罗门群岛国家开展宽带网项目,帮助瓦努阿图彭特考斯特岛修建公路等,这些举措显著改善了当地交通条件,促进贸易便利化。 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开展经贸合作,带动当地经济多元化发展。多数岛国经济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产业发展不均衡。中国通过技术转移和产业扶持,帮助岛国拓展了经济领域。2023年,中国—太平洋岛国农渔业部长会议发表“南京共识”和“共同行动计划”,落实《中国—太平洋岛国农业部长会议楠迪宣言》和《首届中国—太平洋岛国渔业合作发展论坛广州共识》,提升了岛国农、渔业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在巴新、斐济、汤加等国引入菌草种植、光伏发电等技术,通过共建农业合作示范区、派遣农业专家、推广作物良种、支持企业在岛国投资农业产业等方式,帮助岛国提升可持续农业发展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今年,中国在基里巴斯开展的码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入绿色能源技术,帮助该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助力其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 经济的多元化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增强了太平洋岛国应对全球经济变化能力。中国在瓦努阿图参与彭特考斯特岛一号公路工程施工,不仅推动了当地传统渔业、农业向基建领域转型,还有效缓冲了近海海洋资源减少与极端气候对传统产业的双重冲击。中方还通过能力建设合作,在太平洋岛国实施多项技术培训计划,支持当地劳动力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过渡,增强了岛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2015年开始,中国面向太平洋岛国举办了“高级公务员培训班”“青年领袖研修班”“汉语+船员技能+养殖技术培训项目”“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南南合作培训班”等,累计为太平洋岛国培养人才超1万人次。去年成立的“中国—太平洋岛国职业教育联盟”,聚焦太平洋岛国实际发展诉求,切实帮助太平洋岛国培养更多高素质、多元化、适应蓝色经济发展的技术人才,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安全形势。 斐济Serua村。由于该村村民没有办法适应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可能不得不搬迁。 机制化合作助力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行稳致远 今年是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建立外交关系第50个年头。50年见证了中国对太平洋岛国各领域的支持,50年见证了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的多层次合作,50年见证了以机制化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的历程。 随着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从最初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合作拓展到多边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突破传统的以单个援助、投资项目为主的合作模式,逐步与岛国建立起长效的多领域的合作机制,由“点”拓展到富有成效的“面”。双方设立了经贸联委会、农业部长会议、渔业合作发展论坛等双多边对话机制,建设了中国—太平洋岛国应急物资储备库、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农业合作示范中心等实体合作平台。从去年到今年初,太平洋岛国七个国家领导人先后访华,双方明确表示,将“一带一路”基建、数字经济等项目与岛国海洋资源开发、气候治理需求相结合,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 机制化合作助力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行稳致远。中国与太平洋岛国领导人高度重视战略合作与经济对话,双方通过建立对话沟通机制,增进了相互理解与合作。太平洋岛国处于全球气候变化最前沿,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等最紧迫议题作为优先事项。2022年4月,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在山东聊城正式启用。在本次外长会上,中国发布了《中国深化同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倡议》,承诺向太平洋岛国提供200万美元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提升岛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与韧性。 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机制化建设也为南南合作树立典范。南南合作始终是中国对外合作的优先方向。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同为全球南方大家庭中的一员,因此能够理解太平洋岛国等中小国家的处境、需求和关切。随着强权政治肆虐、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积聚,中国与太平洋岛国进一步加强合作与沟通显得尤为必要。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机制化合作,既非依附于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也非复制大国—小国的等级模式,而是通过平等协商,建设更广泛的发展伙伴关系。通过机制化合作,太平洋岛国能够真正参与议程的制定,在经贸规则、项目规划等方面表达自身需求,确保合作成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为南南合作树立了非强制性、非依附性的新范式。